论利益衡平视域下生态补偿规则的法律形塑

被引:20
作者
李奇伟 [1 ]
李爱年 [2 ]
机构
[1] 重庆大学法学院
[2]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生态补偿; 利益衡平; 法律形塑;
D O I
10.19525/j.issn1008-407x.2014.03.017
中图分类号
D922.6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摘要
生态补偿是以环境损益补偿为形式,以利益诉求的全面协调与重新配置为内容的政策工具集,其本质在于通过公平分配权义达致利益衡平,实现环境时代生态利益增益和利益冲突最小化。由于政府治理与有效激励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拒斥与冲突,当前我国政府主导的生态补偿制度在形成和运行中遭遇了诸多现实困境。参与主体的单极化、激励机制的缺位和实施结果的公平性缺失,导致利益失衡与博弈失序进而引发社会公正议题。以权义平衡与协调为目标,通过完善生态补偿立法和政策决策机制、社会参与机制、激励制度等方式,可以实现对利益相关者的正向激励,彰显生态补偿的社会正义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环境义务规范论.[M].秦鹏; 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2]  
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M].蔡定剑;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  
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M].(美)大卫·D.弗里德曼(DavidD.Friedman)著;杨欣欣译;.法律出版社.2004,
[4]  
正义论.[M].(美)罗尔斯(Rawls;J.)著;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5]   论我国环境法治中的污染者付费原则——以紫金矿业水污染事件为视角 [J].
王利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04) :116-120
[6]   环境治理的困局与生态型政府的构建 [J].
杨志军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03) :103-107
[7]   流域生态补偿方式激励相容性的比较研究 [J].
马莹 .
财经论丛, 2012, (05) :27-33
[8]   当代中国决策体制的形成与变革 [J].
周光辉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3) :101-120+222
[10]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平”缺失与生态补偿机制 [J].
董小君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1) :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