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特征与成因

被引:76
作者
王德滋
周金城
邱检生
范洪海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
关键词
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 岩石成因; 晚中生代; 中国东南部;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0.04.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晚中生代期间 ,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十分强烈。由内陆向沿海 ,花岗岩、火山岩的时代越来越新。花岗岩与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在成因上存在密切联系。在时间、空间和成岩物质来源一致的条件下 ,花岗岩可视为流纹岩、英安岩所构成的中心式火山机构的“根” ,形成所谓的花岗质火山 侵入杂岩。中国东南部的花岗质火山 侵入杂岩可以区分为同熔型、陆壳重熔型和A型三类 ,它们具有不同的构造环境、形成机制和物质来源。同熔型火山 侵入杂岩主要分布于沿海 ,陆壳重熔型火山 侵入杂岩一般分布于内陆 ,而A型花岗质火山 侵入杂岩主要受浙闽沿海长乐 南澳断裂带控制。以桐庐和相山两个典型杂岩体为代表剖析了花岗质火山 侵入杂岩体的时、空、源一致性 ,所揭示的规律对于认识整个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 侵入杂岩的成因具有普遍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87 / 49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火成岩成因:岩石圈消减和玄武岩底侵相结合的模式 [J].
周新民 ;
李武显 .
自然科学进展, 2000, (03) :50-57
[2]   赣北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的铅钕同位素特征 [J].
张海祥 ;
孙大中 ;
朱炳泉 ;
涂湘林 .
中国区域地质, 2000, (01) :67-72
[3]   壳幔作用与花岗岩成因——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例 [J].
徐夕生 ;
周新民 ;
王德滋 .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3) :241-250
[4]   桐庐、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 [J].
陈小明 ;
陆建军 ;
刘昌实 ;
赵连泽 ;
王德滋 ;
李惠民 .
岩石学报, 1999, (02) :113-119
[5]   江西周潭群同位素年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余达淦 ;
艾桂根 ;
黄国夫 ;
刘平辉 .
地球学报, 1999, (02) :83-88
[6]   赣中变质基底的Nd同位素组成和物质来源 [J].
胡恭任 ;
章邦桐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8, (01) :36-41
[7]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酸性火山岩的锶和钕同位素特征与岩浆成因 [J].
薛怀民 ;
陶奎元 ;
沈加林 .
地质学报, 1996, (01) :35-47
[8]   江西两类火山侵入杂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物质来源 [J].
沈渭洲 ;
陈繁荣 ;
刘昌实 ;
王德滋 .
岩石学报, 1992, (02) :177-184
[9]   江西东乡—相山中生代火山岩中富铝矿物的发现和成因意义 [J].
刘昌实 ;
楚雪君 ;
沈渭洲 ;
陈繁荣 ;
王德滋 .
地质论评, 1992, (02) :157-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