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被引:4
作者
张艳晨 [1 ]
张晓宏 [2 ]
机构
[1] 沈阳市公安医院
[2] 沈阳医学院附属奉天医院
关键词
冠心病; 血小板; 血液流变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初步探讨血小板功能异常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健康人,患者于发病第2日晨起空腹采血,健康人与患者同步采血。分别测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每次采血后均在2h内完成全部指标测定。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小板数目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以急性心肌梗死组减少更为明显。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以急性心肌梗死组增高更为明显。②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以急性心肌梗死组增高更为明显。结论:血小板功能亢进和高血黏滞状态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很重要作用。血液黏度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如能早期改善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紊乱,有可能预防冠心病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4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54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小板指数的临床观察 [J].
史功 ;
刘玉兰 .
临床荟萃, 1996, (04) :187-187
[2]   血小板与缺血性心脏病 [J].
李星海,郝玉明 .
心血管病学进展, 1995, (05) :296-298
[3]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数目的变化 [J].
潘宜智,吾柏铭,洪小苏,刘励军,陈建昌,张莉丽,高岚,韩震 .
中华内科杂志, 1995, (01) :19-21
[4]  
血液流变学基础与临床[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范家骏,赵国欣主编,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