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蝗灾防治工作的历史考察

被引:10
作者
高冬梅
机构
[1]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北石家庄
关键词
建国以来; 蝗灾防治; 治蝗工程;
D O I
10.13763/j.cnki.jhebnu.psse.2005.01.025
中图分类号
K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030503 ; 060206 ;
摘要
建国以来,我国平均每间隔3-5年就爆发一次严重的蝗灾,危害面积广泛而严重,对于农业生产的安全和农业产值的提高构成严重威胁,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治蝗工作十分重视,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治蝗救灾体系,围绕化学防治和改造蝗虫发生地这两条主线开展了系统的治蝗工程。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以后,由"控制阶段"到"改治并举",再到基本根除,蝗灾防治工作逐渐成熟,出现了注意生态效益的可喜变化,防治能力大大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实录.[M].李秉新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2]  
灾害历史学.[M].张建民;宋俭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3]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卫兴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  
灾害论.[M].罗祖德、徐长乐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5]   对农业自然灾害的经济学思考 [J].
何静 .
经济问题, 1997, (06) :37-40
[6]  
久旱必有蝗;蝗情可防治...光明日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