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煤田构造热演化特征与煤层气资源的初步研究

被引:19
作者
李小明
彭格林
席先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湖南长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湖南长沙,湖南长沙
关键词
裂变径迹; 磷灰石; 构造热演化; 煤层气; 淮南煤田;
D O I
10.16461/j.cnki.1000-4734.2002.01.015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淮南煤田的构造热演化特征 ,探讨其煤层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 :研究区自晚古生代以来 ,至少发生过三次明显的构造热事件 ,分别在 2 40 ,1 40和 80Ma左右 ;古地温梯度比现地温梯度低 ,估计本区整个剥蚀厚度大于 2 0 0 0m。从该区的构造热演化特征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该区煤化作用主要发生在 2 40~ 1 40Ma之间 ,即中生代以来的第一、二次构造热事件使晚古生代煤逐渐变质为气煤级 ,少部分达肥煤级。煤层气生气量不是太高 ,白垩纪晚期的构造热运动导致热成因煤层气逸失 ,构造发育的地区逸失较多 ,煤层气资源潜力可能不大 ;构造不发育的地区逸失较少 ,可能是煤层气开发较为有利的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裂变径迹退火动力学及其研究进展 [J].
李小明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1999, (03) :63-66
[2]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事件研究 [J].
孙少华 ;
李小明 ;
龚革联 ;
刘顺生 .
科学通报, 1997, (03) :306-309
[3]   裂变径迹定年标准化的研究 [J].
王世成,康铁笙 .
地质科学, 1994, (01) :78-84
[4]  
煤层气及其勘探开发.[M].李明潮等主编;.地质出版社.1996,
[5]  
沉积盆地古地温测定方法及其应用.[M].周中毅;潘长春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1992,
[6]  
地质热历史研究的裂变径迹法.[M].康铁笙;王世成著;.科学出版社.1991,
[7]  
地热研究论文集.[M].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热组 著.科学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