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来源于野生稻的抗褐飞虱新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被引:42
作者
王布哪
黄臻
舒理慧
任翔
李香花
何光存
机构
[1]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
[2]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
关键词
水稻; 抗褐飞虱基因; 分子标记; 定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343 [细胞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用抗源来自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 Wall)的抗褐飞虱品系B5为父本, 与感虫品种台中本地1号(TN1)杂交, 随机选取167个F2单株构成定位群体. 运用RFLP技术, 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 对水稻抗褐飞虱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定位. 于第3和第4染色体找到与抗褐飞虱基因连锁的RFLP标记. 构建了连锁标记附近区域的RFLP遗传连锁图谱, 对这两个抗性位点进行了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分析, 将这两个抗褐飞虱基因分别定位于第3染色体的G1318和R1925, 第4染色体的C820和S11182之间. 与已报道的水稻抗褐飞虱基因位点相比较, 表明这两个抗褐飞虱基因是新的抗性位点. 抗褐飞虱基因新位点的发现和分子标记的建立, 为水稻抗虫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抗褐飞虱基因克隆打下良好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4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野生稻转育后代对褐飞虱抗性的研究 [J].
杨长举 ;
杨志慧 ;
胡建芳 ;
何光存 ;
舒理慧 .
植物保护学报, 1999, (03) :197-202
[2]   分蘖筛选技术在稻工程苗抗褐飞虱特性评价中的应用 [J].
傅强,陈伟,张志涛 .
中国水稻科学, 1994, (04) :247-249
[3]   Identification of a RAPD marker linked to a brown planthopper resistance gene in rice [J].
Jeon, YH ;
Ahn, SN ;
Choi, HC ;
Hahn, TR ;
Moon, HP .
EUPHYTICA, 1999, 107 (01) :23-28
[4]   LINKAGE RELATIONSHIPS OF SOME GENES FOR DISEASE AND INSECT RESISTANCE AND SEMI-DWARF STATURE IN RICE [J].
SIDHU, GS ;
KHUSH, GS .
EUPHYTICA, 1979, 28 (02) :23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