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下石灰性土壤锰、铁形态的研究

被引:13
作者
吕世华,刘本洪,胡思农
机构
[1] 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
关键词
铁,锰,形态,石灰性土壤,耕作方式;
D O I
10.19336/j.cnki.trtb.1995.02.008
中图分类号
S155.3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连续浸提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锰主要以残渣态和易还原态存在。分别占全锰的18.46~81.36%和4.28~63.34%;水旱轮作及冬水田土壤各级形态一般都低于相应旱地土壤,其中尤以易还原性锰含量差异最为显著。土壤铁以残渣态为主,占全铁的93.1~98.8%,其次为三二氧化物形态。残渣态铁的相对含量旱地土壤高于水旱轮作土壤,后者又高于冬水田土壤,三二氧化物态,碳酸盐结合态及有机质结合态铁以旱地土壤为低,冬水田土壤最高。土壤有效锰与易还原性锰,三二氧化物结合态锰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铁与碳酸结合态、三二氧化物形态铁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试验表明,旱地土壤易缺铁而不易缺锰,植稻土壤(水旱轮作土壤和冬水田)易缺锰而不易缺铁。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冲积性水稻土锰素特征与小麦缺锰的土壤条件附视频 [J].
吕世华 ;
许怡心 ;
胡思农 .
西南农业学报, 1990, (02) :87-91
[2]  
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袁可能 编著,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