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景观连接度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27
作者
吴晶晶 [1 ,2 ]
栗云召 [3 ]
于良巨 [1 ]
高猛 [1 ]
吴晓青 [1 ]
毕晓丽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景观连接度; 自然湿地; 驱动因素; 黄河三角洲;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8.01.010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景观连接度用来度量景观空间单元之间的连续程度,它同具体的生态过程相结合可有效表征景观的功能特性。已有景观连接度的研究往往缺乏长时间序列动态变化的分析,且从不同区域尺度开展的研究也较少。同时,关于影响景观连接度变化的驱动因素还未有明确解释。因此,文章基于1991—2013年6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基于图论的指数方法测度景观连接度,对黄河三角洲整体以及自然保护区一千二管理站和黄河口管理站、垦利农业生态区、河口农业生态区和胜利油田区5个区域内自然湿地景观连接度的时空变化格局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自然湿地景观连通格局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1—2013年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548.75 km2,景观连接度整体较低且呈现下降趋势,最大可能连接度指数不足0.1。期间,垦利农业生态区、河口农业生态区和胜利油田区的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严重,景观连接度下降明显。到2013年,这3个区域的自然湿地景观连接度全部下降至0.01以下。而一千二管理站和黄河口管理站内自然湿地的面积与景观连接度却有所增加,其中,一千二管理站自然湿地的景观连接度均在0.5以上,黄河口管理站自然湿地的可能连接度也从0.203增加到0.360。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耕地、人工湿地以及油田、道路等建设用地是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连接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而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和有效的管理措施是区内湿地景观连接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建议扩大保护区范围,增加踏脚石斑块,保持水系连通以提高景观连接度。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 [1] 湿地水文连通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崔保山
    蔡燕子
    谢湉
    宁中华
    华妍妍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2 (06) : 738 - 746
  • [2] 黑河中游生态用地景观连接性动态变化及距离阈值[J]. 蒙吉军,王晓东,尤南山,朱利凯.应用生态学报. 2016(06)
  • [3] 水沙变异对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演变的影响
    王富强
    王利娇
    彭勃
    郭文
    [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6, 14 (02) : 1 - 5+25
  • [4] 基于遥感影像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卢晓宁
    张静怡
    洪佳
    王玲玲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S1) (S1) : 214 - 223
  • [5] 1973—2013年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演变驱动力
    洪佳
    卢晓宁
    王玲玲
    [J]. 生态学报, 2016, 36 (04) : 924 - 935
  • [6] 道路对林地景观连接度的影响——以巩义市为例
    梁国付
    许立民
    丁圣彦
    [J]. 生态学报, 2014, 34 (16) : 4775 - 4784
  • [7] 深圳市生态用地景观连通性动态评价[J]. 吴健生,刘洪萌,黄秀兰,冯喆.应用生态学报. 2012(09)
  • [8] 基于景观连接度的森林景观恢复研究——以巩义市为例
    陈杰
    梁国付
    丁圣彦
    [J]. 生态学报, 2012, 32 (12) : 3773 - 3781
  • [9]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景观格局空间演变分析
    王永丽
    于君宝
    董洪芳
    栗云召
    周迪
    付玉芹
    韩广轩
    毛培利
    [J]. 地理科学, 2012, 32 (06) : 717 - 724
  • [10]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朱书玉
    王伟华
    王玉珍
    单凯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1, (S2) :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