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接触特性对两种自组装分子膜摩擦特性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张会臣
高玉周
李亚斌
王存山
严立
机构
[1] 大连海事大学材料工艺研究所
[2] 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大连海事大学材料工艺研究所 辽宁大连
[4] 辽宁大连
关键词
自组装单分子膜; 界面; 接触; 摩擦;
D O I
10.16078/j.tribology.2004.01.002
中图分类号
TH117 [机械摩擦、磨损与润滑];
学科分类号
080203 ;
摘要
利用多功能微摩擦磨损试验机,在不同滑动速度和载荷条件下,采用不同摩擦副分析了界面接触特性对自组装分子膜摩擦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Lennard-Jone势对铜和镍与三氯十八硅烷(OTS)和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S)自组装分子膜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镍同OTS和APS对摩的摩擦系数均大于铜同2种自组装分子膜对摩的摩擦系数,这是因为镍与自组装分子膜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所致.铜和镍与OTS对摩的摩擦系数随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随载荷增加而减小;铜与APS对摩的摩擦系数随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载荷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则很小;而镍与APS对摩的摩擦系数随滑动速度增加而增大,随载荷增加而减小.可以用分子弛豫来解释2种自组装分子膜的摩擦特性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二氧化硅及其硅烷自组装膜微观摩擦力与粘着力的研究(Ⅰ) 摩擦力的实验与分析 [J].
钱林茂 ;
雒建斌 ;
温诗铸 ;
萧旭东 .
物理学报, 2000, (11) :2240-2246
[2]   二氧化硅及其硅烷自组装膜微观摩擦力与粘着力的研究(Ⅱ) 粘着力的实验与分析 [J].
钱林茂 ;
雒建斌 ;
温诗铸 ;
萧旭东 .
物理学报, 2000, (11) :2247-2253
[3]   自组装单分子膜的摩擦学研究进展 [J].
任嗣利 ;
杨生荣 ;
张俊彦 ;
张绪寿 .
摩擦学学报, 2000, (05) :395-400
[4]   硅烷自组装膜及硅烷/二氧化钛复合膜的XPS表征与摩擦性能研究 [J].
张俊彦 ;
杨生荣 ;
薛群基 .
摩擦学学报, 2000, (04) :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