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烷胺的药理学及其在神经疾患时的应用

被引:2
作者
廖杰芳
机构
[1] 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
关键词
疾患; 多巴胺; 三羟酪胺; 神经递体; 癫痛; 锥体外系反应; 药理学; 药物学; 震颤麻痹; 神经; 左旋多巴; 高香草酸; 高香兰酸; 病残程度; 肾机能不全; 金刚烷胺; 抗病毒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金刚烷胺(1—Adamantanamime,Symmetrel,Amatadine,以下简写AH)1960年由Du Pont在实验室发现,1964年Davies等首次报告对流感A病毒有抑制作用。1966年经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抗病毒治疗,1969年Schwab等偶然发现本药对震颤麻痹有效,以后有关神经疾患的治疗陆续见于文献。本文就AH的药理学和其在神经疾患时的应用,略加介绍。临床药理 (一) 一般特性:AH是人工合成的白色晶体,化学结构为对称性三环胺,性能稳定,制成盐酸盐后易在水、酒精和氯仿中溶解。 (二) 药物动力学:分片剂、胶囊和糖浆三种。口服后85~95%经胃肠道(肠道为丰)吸收。健康成人口服2.5mg/kg后2~4小时血浆水平峰值为0.3ug/ml。肾机能不全者可达1.0~5.0ug/ml。口服300mg/天3~4天后达稳定水平,其时
引用
收藏
页码:281 / 284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