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国家利益的“心理战”——乌克兰危机中的各方博弈和中国立场

被引:3
作者
金灿荣
王浩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乌克兰危机; 美俄关系; 俄欧关系; 中国外交;
D O I
10.16619/j.cnki.rmltxsqy.2014.05.004
中图分类号
D815 [国际问题]; D751.13 []; D822.3 [与各国政府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0302 ;
摘要
近一段时间以来,俄罗斯和西方围绕普京出兵乌克兰、克里米亚公投和安理会表决等问题展开了微妙的"心理战"。基于历史文化、地缘政治以及经济联系等多方面的优势,俄罗斯掌握着当前局势的大部分主导权。在"新冷战"阴影的笼罩下,俄罗斯与西方都始终在战略上保持着谨慎的态度。然而,随着克里米亚独立以及普京宣布其正式入俄,莫斯科的行为已触及到了西方的"底线",乌克兰危机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一直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呼吁各方通过谈判解决分歧,既体现了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也符合自身的国家利益。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How the Ukraine Crisis Ends". Henry Kissinger. Washington Post . 2014
[2]  
"Getting Ukraine Wrong". John Mearsheimer. The New York Times . 2014
[3]   告别西方中心主义——对当前国际格局及其走向的反思 [J].
金灿荣 ;
刘世强 .
国际观察, 2010, (02) :1-11
[4]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 新华出版社 , (美)塞缪尔·亨廷顿(SamuelP.Huntington)著, 1998
[5]  
AMERICA’S PACIFIC CENTURY[J] . Clinton,Hillary. &nbspForeign Policy . 2011 (189)
[6]  
The Cold War. John Lewis Gaddis. . 2007
[7]  
"The Ukraine Situation:One American’’s Perspective". Greg Cusack. Guanch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