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通道与硬通道介入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17
作者
范洪庚
机构
[1]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微创介入技术; 软通道; 硬通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1.1 [颅脑];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比较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介入技术在发病早期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随机分为硬通道组(60例)与软通道组(60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未发生脑疝患者在发病6 h内采用微创介入技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疗效判定指标: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血肿清除率、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病死率。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术前意识、脑内血肿量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术后均未出现颅内感染,均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再出血例数分别为3、4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当日、3 d、7 d复查头颅CT,软通道组的血肿清除率为45%、84%、97%,硬通道组为40%、85%、9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软、硬通道组的生活自理率分别为70%和68.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技术在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上都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的优点,超早期选择合适病例进行手术,只有穿刺部位、操作方式、应用材料的不同,无临床疗效的明显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206 / 120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诊疗规范教程.[M].王忠诚; 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2]  
神经外科学.[M].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  
神经外科手术学.[M].王忠诚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
[4]  
神经外科学.[M].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   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 Predictor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J].
Leira, R ;
Dávalos, A ;
Silva, Y ;
Gil-Peralta, A ;
Tejada, J ;
Garcia, M ;
Castillo, J .
NEUROLOGY, 2004, 63 (03) :461-467
[6]   CT引导硬通道钻颅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 [J].
陈军 ;
陈覃 ;
司宪平 ;
李爱民 ;
吴海滨 ;
颜士卫 ;
施辉 ;
王富元 ;
江伟 ;
刘希光 ;
孙维晔 .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 (02) :70-72
[7]   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J].
李波 ;
王毅军 ;
杜斌 .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 (03) :218-219
[8]   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 [J].
刘振川 ;
赵仕欣 ;
程宗平 ;
卢立志 ;
彭岚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5, (02) :82-83+87
[9]   CT简易定位锥颅抽吸冲洗溶解连续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418例临床分析 [J].
张晓华 ;
潘宗媛 ;
吴则兴 ;
常淑杰 ;
邱晓峰 ;
尚文鹏 ;
包颖 ;
马继军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 (01) :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