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认识抑郁症的历史沿革

被引:14
作者
包祖晓 [1 ]
彭草云 [2 ]
田青 [3 ]
高新颜 [3 ]
陈宝君 [1 ]
钟宇峰 [1 ]
李黎 [1 ]
机构
[1] 浙江省台州医院
[2]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院
[3] 北京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抑郁症; 虚劳; 忧郁; 解亻亦; 癫病;
D O I
10.19664/j.cnki.1002-2392.2010.03.005
中图分类号
R277.7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学科分类号
1005 ;
摘要
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诊断抑郁症的唯一必备症状——心境低落(抑郁情绪)为基本线索,按朝代的先后顺序梳理古代中医认识抑郁症的脉络。结果:先秦至汉代时期的医家对抑郁现象已有了一定的观察,但处于萌芽状态,与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尚存在很大区别;魏晋至金元时期的大部分医家主要把抑郁症归于"虚劳"病范畴,认为其病机以"五脏亏虚"为主,用药以益气助阳药居首位;明清时期的部分医家所描述的"忧郁"、"解亻亦"和"癫病"与抑郁症的临床特点符合,也与金元之前从"虚(劳)"认识抑郁症一脉相承,所提出的病机理论和治法方药对指导抑郁症治疗具有很高的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抑郁症与阳气亏虚的相关性探讨附视频 [J].
包祖晓 ;
田青 ;
高新彦 .
江西中医药, 2009, (06) :9-10
[2]   益气温阳1号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J].
张远怀 ;
包祖晓 ;
孙伟 ;
柯干 .
福建中医药, 2007, (06) :3-4
[3]   情感性障碍与季节关系临床分析 [J].
杨海东 ;
程毅 ;
刘淑华 .
上海精神医学, 1991, (04) :211-212
[4]  
外台秘要方[M]. 华夏出版社 , (唐)王焘撰, 1993
[5]  
Depression and diabetes: impact of depressive symptoms on adherence, function, and costs. Ciechanowski PS, Katon WJ, Russo JE.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