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

被引:47
作者
刘志伟
唐征
丁艳
黄小艺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病原菌; 病死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新生儿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致病菌及药敏、血象特点、临床特征和病死率。方法 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出生并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新生儿纳入研究。依据血培养阳性时间,将病例分为早发型(≤生后7 d)和晚发型(>生后7 d)败血症。结果 66例新生儿共发生67次败血症,NICU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为1.36%(66/4 860)。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多为足月儿,晚发型败血症多为极低体质量儿和早产儿(P<0.05)。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中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33.3%)和B族链球菌(GBS)(31.0%),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32.0%)和大肠埃希菌(28.0%)。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病死率(21.4%)高于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4.2%)。结论大肠埃希菌和GBS是造成早发型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造成晚发型败血症的致病菌。产前对孕妇进行GBS筛查以及对所有GBS阳性孕妇产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能有助于预防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引用
收藏
页码:446 / 44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176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J]. 朱绪亮,杨嘉琛,吴星恒,赵玲,陈晓.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9(05)
[2]   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对母婴的影响 [J].
陈慧慧 ;
范建霞 ;
陆庭嫣 ;
许恬怡 .
上海医学, 2009, 32 (02) :128-130
[3]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 [J].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
余加林 ;
吴仕孝 .
中华儿科杂志, 2003, (12) :19-21
[4]   2950份新生儿败血症标本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结果分析 [J].
李洁 ;
李建平 ;
陈学军 ;
吴友瑾 .
浙江医学, 2002, (12) :55+64-55+64
[5]   产前阴道内B族链球菌携带对母儿的影响 [J].
赵莲 .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1999, (04) :285-286
[6]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A prospective study in Taiwan[J] . Bai-Horng Su,Hsin-Yang Hsieh,Hsiao-Yu Chiu,Hsiao-Chuan Lin,Hung-Chih Lin.AJIC: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 2007 (3)
[7]  
Trends in Sepsis-Related Neonatal Mort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1985–1998[J] . Susan L. Lukacs,Kenneth C. Schoendorf,Anne Schuchat.The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 . 200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