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敦化—密山断裂大规模左旋平移及其对金矿床形成的控制作用

被引:38
作者
李碧乐
孙丰月
姚凤良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敦-密断裂; 左旋平移; 侏罗纪; 金矿成矿;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2.04.008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发现,敦-密断裂具有长期活动特点,在中生代侏罗纪,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欧亚板块,整个断裂带发生大规模左旋平移,平移距离约在150~240km之间。敦-密断裂形成演化与郯-庐断裂相似,为郯-庐断裂北延主干。敦-密断裂中生代大规模左旋平移对中国北东部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金矿床形成起控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90 / 39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沂沭断裂晋宁期的构造活动及性质 [J].
周建波 ;
胡克 .
地震地质, 1998, (03) :17-21
[2]   华北克拉通花岗绿岩地体中中生代金矿床的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 [J].
陈衍景 ;
郭光军 ;
李欣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1) :35-40
[3]   郯庐断裂带研究的十年回顾 [J].
徐嘉炜 ;
马国锋 .
地质论评, 1992, (04) :316-324
[4]   吉林省夹皮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蒋荣清 ;
戴新义 ;
刘劲鸿 .
吉林地质, 1990, (04) :19-26
[5]   郯庐断裂带北段平移研究的若干进展——答乔秀夫的“对郯庐断裂巨大平移质疑” [J].
徐嘉炜 .
地质论评, 1985, (01) :83-86
[6]   郯庐断裂北延问题的探讨 [J].
张大立 ;
石殿志 ;
崔斗烈 .
吉林地质, 1982, (04) :47-54+92
[7]   佳木斯—伊通断裂带的基本特征及其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 [J].
张宝政 ;
刘玉海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82, (01) :29-39+114
[8]   密山—抚顺深断裂带及其牵引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J].
董南庭 ;
吴水波 .
吉林地质, 1982, (01) :1-11
[9]  
中国延边东部斑岩-热液脉型铜金矿床.[M].孟庆丽等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