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和手机依赖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被引:71
作者
黄海 [1 ]
侯建湘 [1 ]
余莉 [2 ]
周春燕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
[2]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关键词
因特网; 依赖(心理学); 健康状况; 精神卫生; 学生;
D O 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4.11.020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依赖、手机依赖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施针对性的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从某高校选取1 172名大二、三年级学生,选用中文网络依赖量表修订版、手机依赖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手机依赖检出率(15.4%)高于网络依赖(8.7%),且存在一定比例的2种依赖共病现象。男生、理科生的网络依赖得分更高(t值分别为3.47,-2.28,P值均<0.01),女生、文科生的手机依赖得分更高(t值分别为-3.26,2.98,P值均<0.01),大二学生网络与手机依赖得分均高于大三学生(t值分别为7.04,5.01,P值均<0.01)。纯网络依赖组、纯手机依赖组及2种依赖共病组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无依赖组,且2种依赖共病组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纯网络或手机依赖组(P值均<0.05)。网络依赖、手机依赖得分均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呈正相关(r网络=0.25~0.36;r手机=0.35~0.46,P值均<0.01)。抑郁、焦虑分别对网络依赖、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最大(B值分别为0.15,0.22,P值均<0.01)。精神病性与强迫对网络和手机依赖均有预测作用(B值分别为0.15,0.10,0.11和0.10,P值均<0.05)。结论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高于网络依赖,并存在2种依赖共病现象,2种依赖在性别及学科类型上的分布有明显不同。个体网络依赖、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既有所不同,又有相似之处。
引用
收藏
页码:1654 / 1656+1659 +165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大五人格的关系 [J].
黄海 ;
余莉 ;
郭诗卉 .
中国学校卫生, 2013, 34 (04) :414-416+419
[2]   大学生应用SCL-90量表的参考值及信效度评价 [J].
施玲燕 ;
黄水平 ;
卓朗 ;
吴秀娟 ;
赵华硕 ;
耿德勤 ;
张训保 .
中国学校卫生, 2013, 34 (02) :223-224
[3]   宁波某综合大学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人格特征 [J].
张莉娜 ;
沈其君 ;
杨永进 ;
张涛 ;
崔军 ;
李辉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 23 (09) :674-676
[4]   网络成瘾患者的心身症状、人格特征及父母养育方式(英文) [J].
陶然 ;
黄秀琴 ;
王吉囡 ;
张惠敏 ;
张英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9, 18 (04) :294-301
[5]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现状 [J].
晋琳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 (06) :433-436
[6]   理科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J].
杨静 ;
顾海根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7) :3282-3284
[7]   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用 [J].
白羽 ;
樊富珉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04) :99-104
[8]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J].
王征宇 .
上海精神医学, 1984, (02) :68-70
[9]  
Problematic Internet and mobile phone use and clinical symptoms in college students: The rol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J] . Marta Beranuy,Ursula Oberst,Xavier Carbonell,Ander Chamarro.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 2009 (5)
[10]  
Symptoms of problematic cellular phone use, functional impairment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depression among adolescents in Southern Taiwan[J] . Cheng-Fang Yen,Tze-Chun Tang,Ju-Yu Yen,Huang-Chi Lin,Chi-Fen Huang,Shu-Chun Liu,Chih-Hung Ko.Journal of Adolescence . 200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