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点石斑鱼雄性性腺及性转变的研究

被引:11
作者
蔡友义
洪心
张亚生
张杰
张其永
戴庆年
机构
[1] 厦门市水产研究所
[2] 厦门大学海洋系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初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性腺发育; 雄性性腺; 次级精母细胞; 性成熟系数; 体长;
D O I
10.14012/j.cnki.fjsc.1988.03.00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Temminck et Schlegel)是名贵的海产经济鱼类,近年来因钓捕过度,资源日趋衰退。为了开展赤点石斑鱼人工增养殖,我们进行了繁殖生物学的研究。S.M.Tan 和K.S.Tan(1974) 报道了巨石斑鱼(Epinephelustauvina)雌雄同体现象;曾文阳(1982) 对赤点石斑鱼性转变年龄作过描述;溎彦等(1982) 研究了浙江北部水域青石斑鱼卵巢周年变化及性转变。但对赤点石斑鱼性腺及其性转变的研究迄今未见报道。本文探讨赤点石斑鱼雄性性腺发育及性转变,为人工增养殖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浙江北部水域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卵巢周年变化及性转变的研究 [J].
溎彦 ;
胡杰 ;
周婉霞 ;
薄治礼 ;
倪梦麟 .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84, (01) :11-19+4
[2]   小黄鱼精巢组织的季节变化 [J].
吴佩秋 .
海洋科学, 1982, (04) :49-49
[3]   草鱼精巢在第一次性周期内发育的研究 [J].
林光华 ;
翁世(马总) ;
张丰旺 .
海洋与湖沼, 1981, (06) :559-565+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