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权“支配”属性辨析

被引:40
作者
温世扬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2]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格权; 支配权; 人格标识商品化权; 人格要素; 财产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人格权属性问题存在分歧之根源在于人格权的特殊法律构造。人格权之产生,是因为内在于自身的利益(人格利益)或人的伦理价值可以成为受私法保护的权利客体,但并不意味着人格权可以或必然成为支配权的客体。"人格标识商品化权"虽然成立于一定的人格要素(人格标识)之上,但从其内容构造、制度功能等方面考察,已非人格权范畴所能涵盖,它是一种特殊的财产权。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人格权的立法论思考:困惑与对策 [J].
龙卫球 .
法商研究, 2012, 29 (01) :8-12
[2]   关于人格权商业化利用的若干问题 [J].
姚辉 .
法学论坛, 2011, 26 (06) :10-16
[3]   人格权:何以可能 [J].
姚辉 ;
周云涛 .
法学杂志, 2007, (05) :12-16
[4]   试论人格权的新发展 [J].
王利明 .
法商研究, 2006, (05) :16-28
[5]   论人格标识商品化权及其民法保护 [J].
杨立新 ;
林旭霞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1) :74-80
[6]   形象的商品化与商品化的形象权 [J].
吴汉东 .
法学, 2004, (10) :77-89
[7]   人格权的两种基本理论模式与中国的人格权立法 [J].
薛军 .
法商研究, 2004, (04) :63-75
[8]   自然人具体人格权的法律探讨 [J].
尹田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4, (03) :17-23
[9]  
德国民法总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德) 布洛克斯, 2012
[10]  
现代民法基本问题[M]. 上海三联书店 , (日) 星野英一,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