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RT-PCR核酸检测及流行病学特点

被引:10
作者
常宏伟 [1 ]
李开春 [1 ]
范玉珍 [1 ]
李朝阳 [1 ]
臧远成 [2 ]
高玲 [3 ]
王德全 [1 ]
杨卫 [1 ]
机构
[1]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六安市金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六安市裕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流行病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R440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流感网络监测实验室对辖区内采集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RT-PCR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进一步掌握流感的流行规律,为制订有效的流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自2009年9月~2010年2月,由哨点医院和辖区内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集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用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且从不同地区、年龄、性别、时间分布以及流感各亚型等多方面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检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457份,从时间分布来看,甲型H1N1从2009年9月~2010年1月均有阳性病例,2009年11月和12月阳性率达到了43.6%和42.9%,而乙型流感每个月都有阳性病例,在2009年阳性率均在10%以下,2010年却超过了10%。从年龄分布来看,各型流感的发病人群主要为5~49岁年龄段,其阳性率为42.2%。哨点医院低于疫情采样的甲型H1N1流感检测阳性率,而季节性H1、季节性H3、A未分型以及乙型流感的阳性率与疫情采样均无差别。结论六安市半年来流感疫情以甲型H1N1为主,甲型H1N1流感病例逐渐降低,而乙型流感病例逐渐上升,流感的流行渐趋缓和。流感的发病人群以5~49岁年龄段为主,是流感防控的重点人群。
引用
收藏
页码:701 / 70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与应对
    叶冬青
    [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09, (03) : 215 - 218
  • [2] 甲型H1N1流感病毒快速核酸检测技术的建立
    王大燕
    高荣保
    李晓丹
    王伟
    温乐英
    邹淑梅
    蓝雨
    杨磊
    郭俊峰
    李希研
    赵翔
    李梓
    曾玉红
    成艳辉
    谭敏菊
    李鑫婉
    郭元吉
    李德新
    舒跃龙
    [J]. 病毒学报, 2009, 25(S1) (S1) : 1 - 3
  • [3] Amplification of four genes of influenza A viruses using a degenerate primer set in a one step RT-PCR method[J] . Naresh Jindal,Yogesh Chander,Martha de Abin,Srinand Sreevatsan,David Stallknecht,David A. Halvorson,Sagar M. Goyal.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 . 2009 (1)
  • [4] One-step multiplex RT-PCR for detection and subtyping of swine influenza H1, H3, N1, N2 viruses in clinical samples using a dual priming oligonucleotide (DPO) system[J] . C.S. Lee,B.K. Kang,D.H. Lee,S.H. Lyou,B.K. Park,S.K. Ann,K. Jung,D.S. Song.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 . 2008 (1)
  • [5] Detection and subtyping of swine influenza H1N1, H1N2 and H3N2 viruses in clinical samples using two multiplex RT-PCR assays[J] . Y.K Choi,S.M Goyal,S.W Kang,M.W Farnham,H.S Joo.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 . 2002 (1)
  • [6] Prevalence of swine influenza virus subtypes on swine farms in the United States
    Choi, YK
    Goyal, SM
    Joo, HS
    [J]. ARCHIVES OF VIROLOGY, 2002, 147 (06) : 1209 -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