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低压系统的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27
作者
刘晓峰
解习农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低压系统; 扩散作用; 压力释放; 东营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钻井测试证实 :东营凹陷的边缘凸起带、盆倾断裂带及中央隆起带发育有低压油气藏。边缘凸起带上的低压层多分布于小于 2 0 0 0m的浅层 ;隆起带上的位于 2 0 0 0m以下的深层 ;在盆缘断裂带 ,深、浅层均有分布。轻烃的扩散作用、流体 (油气 )沿断裂和不整合面的压力释放作用及因盐度差引起的渗流作用是低压形成的主要原因。东营凹陷不仅气藏具有低压异常 ,而且在稠油油藏和常规油藏中也有广泛的分布。气藏及稠油油藏的低压多集中于 2 0 0 0m以上的浅层 ,常规油藏的低压则多集中于 2 0 0 0m以下的深层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6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松辽盆地深层孔隙流体压力预测 [J].
刘文龙 ;
李思田 ;
孙德君 ;
柴文华 ;
郑建东 .
地球科学, 2000, (02) :137-142
[2]   吐哈盆地红南—红西地区油气负压系统成因 [J].
李延钧 ;
陈义才 ;
黄健全 ;
杨远聪 ;
蔡正旗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1999, (01) :12-15+3
[3]   东营凹陷天然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 [J].
张春生 ;
李春光 .
天然气工业, 1997, (04) :32-34+4-5
[4]  
超压盆地与油气分布[M]. 地质出版社 , 马启富等编著, 2000
[5]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李明诚编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