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被引:4
作者
李鹤永 [1 ]
刘震 [2 ]
陈艳鹏 [2 ]
党玉琪 [3 ]
杨雪峰 [3 ]
机构
[1] 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部; 隐蔽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裂缝型油气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沉积以近物源、多物源的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特征,岩性横向变化大,各种砂体岩性圈闭十分发育;构造活动强烈且具多期性,形成多种地层、裂缝、复合型隐蔽圈闭以及隐伏的构造圈闭.充足的油源为该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晚期生烃保证了后期形成的裂缝型隐蔽圈闭也可成藏.分析柴西地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条件,认为柴西地区隐蔽油气藏类型多,分布广,蕴藏储量大,具有相当大的勘探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4+64+125 +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柴达木盆地油气聚集规律及勘探前景 [J].
徐凤银 ;
彭德华 ;
侯恩科 .
石油学报, 2003, (04) :1-6
[2]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中深层裂缝性油藏 [J].
李元奎 ;
王铁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6) :12-15+15
[3]   试论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及勘探思路 [J].
沈守文 ;
彭大钧 ;
颜其彬 ;
黄先律 .
石油学报, 2000, (01) :16-22+3
[4]   柴达木盆地茫崖坳陷含油气系统及勘探方向 [J].
范连顺 ;
王明儒 .
石油实验地质, 1999, (01) :43-49
[5]  
隐蔽油气藏形成机理与勘探实践[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李丕龙,庞雄奇等著, 2004
[6]  
非构造油气藏[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胡见义等主编,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