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针刺胃食管反流病人督脉背段压痛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11
作者
:
高璐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高璐佼
白兴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白兴华
机构
:
[1]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来源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6年
/ 32卷
/ 03期
关键词
:
针刺;
胃食管反流病;
督脉背段;
压痛;
D O I
:
10.14148/j.issn.1672-0482.2016.0237
中图分类号
:
R246.1 [内科];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目的观察针刺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督脉背段第3~9胸椎棘突下的压痛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针刺组取T3(身柱)、T4(非穴位)、T5(神道)、T6(灵台)、T7(至阳)、T8(非穴位)、T9(筋缩),隔日治疗1次,1周3次;西药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次,每日2次,疗程均为8周。2组在治疗前后填写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RDQ)并在T3T9棘突下进行压痛程度评价和压痛阈值评估。结果针刺组愈显率70%,对比西药组4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在T3T9段的压痛程度缓解优于西药组(P<0.05);在T5T7段的压痛阈值提高大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督脉背部T3T9段棘突下治疗GERD的疗效优于西药组,并且针刺后的压痛阈值也比西药组显著升高,因此可以将督脉背段压痛作为评估针刺治疗GERD效果的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37 / 2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针刺镇痛机制的探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宁
[J].
中国针灸,
2007,
(01)
: 72
-
75
[2]
灵枢经[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1956
[3]
针灸临床治疗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日]代田文志 著, 1957
[4]
黄帝内经素问[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1963
[5]
胃食管反流病之反酸的中医古籍文献研究[D]. 宫玮(王乐).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6]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督脉背部段的压痛规律研究[D]. 吴齐飞.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7]
重新认识、深入研究胃食管反流病
许国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科上海
许国铭
[J].
中华消化杂志,
2003,
(01)
: 1
-
2
[8]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
林三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
林三仁
许国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
许国铭
胡品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
胡品津
周丽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
周丽雅
陈旻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
陈旻湖
柯美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
柯美云
袁耀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
袁耀宗
房殿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
房殿春
萧树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
萧树东
[J].
胃肠病学,
2007,
(04)
: 233
-
239
[9]
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优势
周惠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实验室
周惠芬
王玲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实验室
王玲玲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衣运玲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耀帅
[J].
针灸临床杂志,
2010,
26
(02)
: 1
-
5
[10]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声生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乾构
朱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朱生
孙永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孙永顺
[J].
中医杂志,
2010,
51
(09)
: 844
-
847
←
1
2
→
共 16 条
[1]
针刺镇痛机制的探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宁
[J].
中国针灸,
2007,
(01)
: 72
-
75
[2]
灵枢经[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1956
[3]
针灸临床治疗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日]代田文志 著, 1957
[4]
黄帝内经素问[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1963
[5]
胃食管反流病之反酸的中医古籍文献研究[D]. 宫玮(王乐).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6]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督脉背部段的压痛规律研究[D]. 吴齐飞.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7]
重新认识、深入研究胃食管反流病
许国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科上海
许国铭
[J].
中华消化杂志,
2003,
(01)
: 1
-
2
[8]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
林三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
林三仁
许国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
许国铭
胡品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
胡品津
周丽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
周丽雅
陈旻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
陈旻湖
柯美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
柯美云
袁耀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
袁耀宗
房殿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
房殿春
萧树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
萧树东
[J].
胃肠病学,
2007,
(04)
: 233
-
239
[9]
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优势
周惠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实验室
周惠芬
王玲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实验室
王玲玲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衣运玲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耀帅
[J].
针灸临床杂志,
2010,
26
(02)
: 1
-
5
[10]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声生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乾构
朱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朱生
孙永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孙永顺
[J].
中医杂志,
2010,
51
(09)
: 844
-
847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