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要素贡献率的测算与经济增长分析

被引:20
作者
秦朝钧 [1 ]
张朝华 [2 ]
机构
[1] 三峡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暨南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广东省; 农业经济增长; 科技进步贡献率; 要素贡献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3 [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为深入了解广东全省及四大区域1990-2008年期间农业经济增长成因,采用Solow余值法所进行的测算与分析表明:虽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的递增,但除珠三角外,依靠加大物质费用投入的增长方式始终处于较为主导的地位;劳动力的贡献率虽有所提高,但表现不稳定,还有待提升;耕地面积减少所产生的负效应愈发显现。基于此,建议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户农业科技的教育与培训,严格保护耕地资源,是当前与今后广东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556 / 559+564 +56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及分解:1985—2005 [J].
赵芝俊 ;
袁开智 .
农业经济问题, 2009, (03) :28-36
[2]   广东农业经济增长效率分析:1993—2004 [J].
郑晶 ;
温思美 ;
孙良媛 .
农业技术经济, 2008, (03) :17-24
[3]   农业技术进步的测度——兼评《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 [J].
陈凯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0, (02) :124-128
[4]   广东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定 [J].
苏基才 ;
蒋和平 .
南方农村, 1996, (04) :7-10
[5]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研究 [J].
顾焕章,王培志 .
农业技术经济, 1994, (05) :11-15
[6]  
WTO和中国农村公共投资[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樊胜根, 2003
[7]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朱希刚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