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盆地早第三纪植物及古气候意义

被引:23
作者
耿宝印
陶君容
颉光普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甘肃省博物馆!兰州
关键词
渐新世; 化石植物; 古气候; 兰州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4 [古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化石采自甘肃省兰州盆地咸水河组底部 ,经研究认为有 2 9种 ,归属 2 0属 1 2科。它们是 :樟科Lauraceae (Daphnogene) ,木通科Lardizabalaceae (Akebia) ,小檗科Berberidaceae (Berberis) ,榆科Ulmaceae(Planera ,Ulmus,Zelkova) ,桦木科Betulaceae (Alnus,Carpinus) ,杨梅科Myricaceae(Myrica) ,杨柳科Sali caceae (Populus,Salix) ,紫金牛科Myrsinaceae(Ardisia) ,蔷薇科Rosaceae (Prunus,Sorbus,Sorbaria ,Spi raea) ,豆科Leguminosae (Gleditsia ,Sophora) ,漆树科Anacardiaceae (Rhus) ,忍冬科Caprifoliaceae(Viburnum)等。经植物区系组成与叶相分析显示 ,该植物区系的大多数成员是落叶阔叶乔、灌木 ,少数为常绿灌木。其中特殊的分子是RhusturcomanicaKorov.exVassilvesk ,该成分是早第三纪中、晚期的标志化石植物。另一化石植物SorbariacallicomifoliaKornilova曾出现在中亚的早渐新世 ,最晚至早中新世。同一层位采集的孢粉样分析结果显示 :该组合仅约 2 0种 ,种类相对贫乏 ,并以被子植物的花粉占优势。其中出现裸子植物的麻黄粉 ,被子植物的白刺粉及蒿粉等 ,这几个类型均指示沉积时期经历干旱气候。综合植物大化石及孢粉分析研究 ,均出现一些指示气候为亚热带干旱或周期性干旱气候的特点 ,并据Rh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5+194 +194-19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世界杨柳科植物的起源、分化和地理分布 [J].
丁托娅 .
云南植物研究, 1995, (03) :277-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