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38
作者
梅雪
李春盛
王烁
机构
[1] 不详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3] 不详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细胞因子;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65 [临床病理学(系统及内脏病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检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 IRS)患者血清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浓度变化,探讨二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13例患者按S IRS诊断标准分为S IRS组(78例)和非S IRS组(35例);S IRS组按预后分为生存组(37例)和死亡组(41例);另选3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测定血清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浓度。流式细胞仪测定单核细胞中人白细胞DR抗原(HLA DR)表达强度。结果S IRS组、死亡组患者血清中促炎因子水平较非S IRS组和生存组显著增高(P均<0.01),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和病情加重而逐渐增高;抗炎因子及单核细胞HLA DR的表达强度均不断降低,尤其是HLA DR最终低于非S IRS组和生存组(P均<0.01)。白细胞介素6(IL 6)、HLA DR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有显著相关性。决定系数R2=0.811,可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APACHEⅡ=(0.180×IL 6)-(0.868×HLA DR)+22.265(F=49.290,P<0.01)。结论S IRS患者促炎细胞因子持续升高,抗炎细胞因子、单核细胞HLA DR表达强度持续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8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意义 [J].
张连东 ;
张旭红 .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3, (01) :38-39
[2]   CD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预测脓毒症预后及指导免疫调理治疗的初步临床研究 [J].
林洪远 ;
郭旭生 ;
姚咏明 ;
程尉新 ;
翁志华 ;
韦文韬 ;
盛志勇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3, (03) :135-138
[3]   全身炎症反应和MODS认识的变化及现状 [J].
林洪远 ;
盛志勇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1, (11) :643-646
[4]   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在MODS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J].
刘懿禾 ;
崔克亮 ;
曹书华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1, (09) :539-541
[5]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与免疫失衡 [J].
蔺宏伟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1, (09) :565-567
[6]   山莨菪碱对创伤性肺损伤细胞因子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J].
尹文 ;
梁继河 ;
虎晓岷 ;
张松涛 ;
蔡春 ;
张金山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0, (01) :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