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与血清IL-6的关系及抗血栓合剂2号颗粒的干预作用

被引:3
作者
包祖晓 [1 ]
刘素芝 [2 ]
张丽 [2 ]
张远怀 [2 ]
陈世勇 [2 ]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2] 浙江省台州医院
关键词
脑梗塞; 白细胞介素-6; 抗血栓合剂2号颗粒;
D O I
10.13193/j.archtcm.2007.12.127.baozx.042
中图分类号
R277.7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学科分类号
1005 ;
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与血清IL-6的关系及抗血栓合剂2号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运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研究2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与血清IL-6的关系,抗血栓合剂2号颗粒对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的影响。结果:急性脑梗塞神经功能缺损者血清IL-6水平明显较健康者高,神经功能重度缺损者升高最明显,轻度缺损者相对较轻;急性脑梗塞者血清IL-6与梗塞灶体积有关,大梗塞灶者升高最明显,小梗塞灶者相对较轻;抗血栓合剂2号颗粒在治疗2周和4周时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尼莫地平,在治疗1周和2周时对血清IL-6的改善明显优于西药尼莫地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L-6水平可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治疗效果;益气活血复方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方法,改善炎症免疫反应可能是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作用机制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2558 / 256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的理论探讨 [J].
刘素芝 ;
包祖晓 ;
张锐利 .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07, (01) :97-98
[2]   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sICAM-1变化及临床意义 [J].
刘尊敬 ;
杨期东 ;
刘运海 ;
黄晓松 ;
张宁 .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03) :326-329
[3]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J].
段宝民 ;
逯锦涛 .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02) :33-35
[4]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6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J].
曹姣妃 ;
刘宁 ;
梁德胜 ;
裴世澄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4, (02) :173-175
[5]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J].
崔景彬 ;
胡军 ;
郭林 ;
王俊萍 .
河南医学研究, 2003, (01) :41-42
[6]   试论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 [J].
包祖晓 ;
赵国平 .
中医药研究, 2001, (0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