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后十年间银贵钱贱波动下的中国经济与阶级关系

被引:9
作者
彭泽益
机构
关键词
波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 农民; 劳动者; 封建地主; 零售物价指数; 商业; 湖南地区; 通货; 商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货币流通中的银贵钱贱,乃是继三十年代后期开始的银贵钱贱的进一步发展,情势更加恶化,以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在开始遭受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后所面临的一个极其严重的经济问题.所谓银贵钱贱,简单地说,它表示货币流通中的制钱(铜钱)贬值,白银购买力提高.本文想着重对1840年后至1850年间银黄钱贱问题的由来和它的社会后果,依据具体的历史资料,试作一个初步的考察和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68
页数:2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M].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 编.三联书店.1960,
[2]  
镜湖自撰年谱.[M].(清)段光清著;.中华书局.1960,
[3]  
上海钱庄史料.[M].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 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
[4]  
清代山东经营地主底社会性质.[M].景苏;罗仑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59,
[5]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M].彭泽益 编.三联书店.1957,
[6]  
毛泽东选集.[M].毛泽东著;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辑;.人民出版社.1952,
[7]  
刘忠诚公遗集..刘坤一;..,
[8]  
太平天国诗文钞..罗邕等辑;..,
[9]  
奏稿....,
[10]  
...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