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农耕文化中的作物(续)——关于农业起源问题的探索

被引:28
作者
黄其煦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六倍体; 一粒小麦; 高粱; 考古发现; 多倍体; 蜀秫; 二粒小麦; 农业起源; 作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三、有关作物的起源的讨论 A.(粟Setaria italica) 粟就是我们现在一般所谓的“小米”。在粟中,穗比较长大,下垂的一种,称为Setaria italica Beauv.var.maxima AL.,在我国典籍中称为“粱”,穗比较短小,近于直立的一种,称为Setaria italica Beaux.var.germanica Trin.,这就是粟,就目前来看,所种的大多是“粱”,而一般称为“粟”;后者的“粟”,除在出区偶有种植外,已不多见。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50
页数:1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