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透翅蛾性引诱剂利用的研究

被引:6
作者
伍佩珩
李镇宇
魏康年
张学海
林国强
郭广忠
吴元伟
机构
[1] 北京林学院
[2]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3] 北京市园林局
关键词
白杨透翅蛾; 性引诱剂; 蛀干害虫;
D O I
10.13332/j.1000-1522.1985.02.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是我国北方杨树主要蛀干害虫之一。据在北京市调查,每年苗木被害率可达70%,防治又较困难,采用40%氧化乐果1:800倍液喷洒,需喷6—8次,才能控制。1982—1984年采用白杨透翅蛾性引诱剂反3、顺13-十八碳二烯醇对成虫发生期进行监测,可准确地预测成虫发生期在北京地区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初期,直至10月中旬结束,历期可长达5个月之久,并测到有第二代成虫的出现。性诱与化防相结合,不仅减少喷药次数,有利于改善环境和保护天敌,而且提高防治效果,每亩在不喷农药的情况下可挽回损失95元。诱芯采用200μg剂量即可,诱捕距离可达100—200米。在整个成虫羽化期不必更换诱芯。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北京地区白杨透翅蛾的研究 [J].
伍佩珩 .
北京林学院学报, 1981, (03) :32-45
[2]   京郊白杨透翅蛾的初步研究 [J].
杨有乾 ;
周士秀 ;
李兆麟 ;
殷蕙芬 .
昆虫学报, 1957, (01) :89-10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