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推覆体掩覆的下组合(Z-S)油气资源预测

被引:15
作者
李仲东
罗志立
刘树根
雍自全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平卧褶皱; 虎庄残留油气藏; 油气资源; 雪峰推覆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雪峰推覆体震旦纪—志留纪地层位于扬子古板块东南缘大陆斜坡上。经加里东运动,伴随“江南隆起”的上升、剥蚀,而逐步演化为雪峰古陆。加里东期,雪峰推覆体古褶皱样式为向西北推覆的近平卧褶皱构造。再经印支—燕山期多层次的由东南向西北叠加推覆作用,在推覆体的前峰带掩覆了大片古生代地层。据岩相带和地球物理等资料,推测雪峰推覆体推覆距离不超过几十公里,前锋带掩覆下古生界深度约4 000 m,掩覆面积至少为3 000 km2。雪峰推覆体下组合(震旦系—志留系)为半深海滞流缺氧环境下沉积的黑色碳质泥岩、硅质岩、磷块岩和生物灰岩,有机碳含量为0.01%4.00%,生油条件良好,加里东期具有油气藏形成过程,沿江南隆起西缘已发现有9个古油藏和残留油气藏。通过虎庄残留油气藏成藏条件分析,油气源来自于下组合(震旦系—志留系)和上组合(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海相高成熟-过成熟二次生烃的混合烃源,具有长距离运移和一定的油气保存条件,油气藏形成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与雪峰推覆体最终定型期相同。由此认为雪峰推覆体掩覆的下组合,有较大的油气资源前景,其中,镇远-凯里-三都一带的弧形地区为有利的勘探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92 / 398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