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氯酚污染土壤及沉积物的生物修复技术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6
作者
赵良元 [1 ,2 ]
林莉 [1 ,2 ]
吴敏 [1 ,2 ]
李青云 [1 ,2 ]
黄茁 [1 ,2 ]
机构
[1]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
[2]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五氯酚; 生物修复; 微生物降解; 植物修复; 环境污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摘要
五氯酚(PCP)曾作为杀钉螺剂在长江中下游血吸虫疫区大面积使用,目前虽然已被禁止使用,但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PCP会对水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土壤及沉积物是PCP最大的蓄积库。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吸收、代谢、降解等功能,加速去除环境中污染物质的过程,是当前PCP污染处理的趋势。对PCP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类型(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及堆肥降解技术)、效果及机制进行综述及展望,并提出未来研究趋势,旨在为促进污染区土壤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深入研究以及PCP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典型血吸虫病疫区表层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 [J].
吴正勇 ;
赵高峰 ;
周怀东 ;
李科林 ;
曾敏 ;
李昆 ;
张盼伟 ;
郝红 .
环境科学, 2012, 33 (05) :1682-1686
[2]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 [J].
韩永和 ;
李敏 .
水处理技术, 2012, 38 (03) :1-6+11
[3]   全灭菌环境下蚯蚓和堆肥对土壤五氯酚老化过程的影响 [J].
朱小平 ;
李晓敏 ;
李永涛 ;
蔺中 ;
蔡燕飞 ;
董军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11) :2218-2224
[4]   蚯蚓和堆肥固定化添加模式对漆酶降解土壤五氯酚的影响 [J].
李永涛 ;
蔺中 ;
李晓敏 ;
崔鹏 ;
肖玲 ;
劳世琦 ;
章文卿 ;
李芳柏 .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 (11) :1739-1744
[5]   五氯酚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J].
王诗生 ;
王芳 ;
蒋新 .
生态学报, 2010, 30 (07) :1894-1902
[6]   土壤动物修复技术作用的机理及展望 [J].
刘军 ;
刘春生 ;
纪洋 ;
刘玉升 ;
阴启蓬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0 (02) :313-316
[7]   杨树品系在五氯酚污染土壤上的生长适宜性试验 [J].
姚斌 ;
向仰州 ;
尚鹤 ;
刘方 ;
刘小楠 ;
任文吉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9, 28 (02) :104-108
[8]   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与技术进展 [J].
滕应 ;
骆永明 ;
李振高 .
土壤, 2007, (04) :497-502
[9]   接种白腐菌堆肥修复五氯酚污染的土壤 [J].
蒋晓云 ;
曾光明 ;
黄丹莲 ;
陈洋 ;
陈鑫 ;
黄国和 .
环境科学, 2006, (12) :2553-2557
[10]   五氯酚生物降解机理与外生菌根真菌对五氯酚可降解性 [J].
黄艺 ;
敖晓兰 ;
赵曦 .
生态环境, 2006, (05) :1080-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