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景

被引:76
作者
傅修延 [1 ,2 ]
机构
[1] 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师范大学叙事学研究中心
[2] 江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
音景; 声音; 叙事;
D O I
10.19915/j.cnki.fls.2015.05.007
中图分类号
I106 [作品评论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0108 ; 0502 ; 1407 ;
摘要
音景迄今为止尚未进入叙事研究的对象名单,对其的忽略已导致人物似乎是在无声的时空中行动。音景分主调音、信号音和标志音三个层次,无声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农业社会的音景保持在可清晰辨音的"高保真"状态,但工业革命以来机器的轰鸣使音景由"高保真"沦为"低保真",这些在叙事作品中均有反映。音景有时会由次要位置的叙事陪衬反转为不容忽视的故事角色,此即夏弗所说的"底"凸显为"图"。"声音帝国主义"的崛起缘于人类在接受听觉信息时的被动与脆弱,由于无法自己决定"听到"或"不听到"什么,真实世界和虚构故事中的人物都有可能遭遇声音霸权的压迫。音景之不可或缺在于"以声拟声"能创造更为鲜活生动的叙述效果,无须摹仿原声的"以声拟状"进一步开阔了听觉叙事的天地。对外界声音的摹仿乃是人类的习惯和本能,观察婴幼儿的牙牙学语,我们仍能想象拟声行为的初始发生。人类主要凭借视听两翼在感觉的天空中翱翔,那些将故事背景调为"静音"的叙事无异于只用单翼飞行。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噪音书[M].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基泽尔, 2014
[2]  
人类沟通的起源[M]. 商务印书馆 , (美) 托马塞洛, 2012
[3]  
歌词学[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陆正三, 2007
[4]  
苦儿流浪记[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法)埃克多·马洛著, 2006
[5]  
显义与晦义[M]. 百花文艺出版社 , (法)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著, 2005
[6]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M]. 人民文学出版社 , (苏) 瓦西里耶夫, 2004
[7]  
济慈诗选[M]. 人民文学出版社 , (英)济慈(J.Keats)著, 1997
[8]  
希腊古典神话[M]. 译林出版社 , (德)古斯塔夫·施瓦布(GustavSchwab)著, 1995
[9]  
诗经的文化阐释[M]. 湖北人民出版社 , 叶舒宪著, 1994
[10]  
子云乡人类稿[M]. 齐鲁书社 , 殷孟伦,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