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化社会语境下的舆论表达

被引:21
作者
张涛甫
机构
[1]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媒介社会; 社会舆论; 社会语境; 传/受结构; 媒介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2 [传播媒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从“媒介化社会”角度,分析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舆论表达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从社会语境、传/受者结构、媒介技术三个变量考察中国当下社会舆论表达特点,认为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社会语境、传/受者结构的多元化、多维传播网络之间的博弈及互动,规约了社会舆论的表现形态和演变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从发展政治学看中国转型体制 [J].
萧功秦 .
浙江学刊, 2005, (05) :100-107
[2]   当代西方网络传播研究概观 [J].
梁刚 .
国外理论动态, 2004, (09) :35-38
[3]  
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M].李培林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  
尴尬的接近权.[M].(英)史蒂文·拉克斯(StephenLax)等著;禹建强;王海译;.新华出版社.2004,
[5]  
中国社会分层.[M].李培林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6]  
图绘意识形态.[M].[斯洛文]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Zizek);()泰奥德·阿多尔诺等原著;方杰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陆学艺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8]  
媒体等同.[M].(美)巴伦·李维斯(ByronReeves);(美)克利夫·纳斯(CliffordNass)著;卢大川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9]  
信息方式.[M].(美)马克·波斯特(MarkPoster)著;范静哗译;.商务印书馆.2000,
[10]  
媒介形态变化.[M].(美)罗杰·菲德勒(RogerFidler)著;明安香译;.华夏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