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武山铜矿构造-蚀变矿化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被引:14
作者
李颖 [1 ]
吕古贤 [2 ]
申玉科 [2 ]
吴亚民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3]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武山铜矿
关键词
武山铜矿; 褶皱构造; 层间断裂带; 接触带; 成矿预测; 江西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武山铜矿地处长江断裂南侧的九江—瑞昌构造带中心部位,发育于横立山—黄桥向斜的北翼。不整合面及武山岩体接触带是矿体赋存的主要部位;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和中石炭统黄龙组白云质灰岩之间的层间断裂带、中石炭统黄龙组和下二叠统栖霞组灰岩的层间断裂带控制块状多金属硫化物体的成生与富集,而武山岩体与石炭系、二叠系灰岩、灰岩捕虏体的接触带则形成夕卡岩型矿体;在武山岩体和石英砂岩接触部位则难以形成工业矿体。在研究断裂构造、接触带构造、褶皱构造和围岩组成特征基础上,预测在标高-1 100 m之上,武山岩体与灰岩的接触带中仍有较好的找矿前景,而在武山岩体与泥盆系、志留系巨厚碎屑砂岩的接触部位则矿化较差。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江西武山铜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J].
徐唐光 .
金属矿山, 2007, (09) :76-78
[2]   武山铜矿接替资源定位预测 [J].
徐积辉 ;
李培铮 .
江西有色金属, 2006, (02) :6-8
[3]   江西有色地勘局金矿勘查及金矿床研究回顾 [J].
杨子江 .
矿产与地质, 2001, (S1) :516-520
[4]   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等成矿规律研究 [J].
翟裕生 ;
姚书振 ;
林新多 ;
金福全 ;
周珣若 ;
万天丰 ;
周宗桂 .
矿床地质, 1992, (01) :1-12
[5]  
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矿田构造[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翟裕生等著, 1999
[6]  
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金)成矿规律[M]. 地质出版社 , 翟裕生等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