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地土壤入渗特征的研究
被引:26
作者
:
韩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韩冰
吴钦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吴钦孝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秧秧
马雁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马雁宏
贺百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贺百宏
梁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梁哲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陕西省宜川县林业局
来源
:
防护林科技
|
2004年
/ 05期
关键词
:
油松林地;
荒坡地;
入渗速率;
入渗过程;
D O I
:
10.13601/j.issn.1005-5215.2004.05.001
中图分类号
:
S718.516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人工林是黄土丘陵区半湿润地区的主要人工林类型 ,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通过对人工油松林地和荒坡地土壤入渗特征的研究 ,发现 :人工油松林地的入渗速率显著高于荒坡地 ,其阴坡和阳坡土壤的入渗速率仅在坡顶部有一定的差异 ,而在坡的中下部并不明显 ;而荒坡地的初始入渗速率和最终入渗速率均是阴坡高于阳坡。由于来源坡上部的泥沙在下部沉积 ,致使坡下部形成一个入渗能力较低的致密层 ,降低了坡下部的入渗速率 ,使入渗速率在坡位上的空间变化表现为坡上部 >坡中部 >坡下部。对于黄土丘陵地区而言 ,水分入渗过程采用方正三方程和Kostiakov方程拟和较好 ,两个方程结合使用可更好地说明土壤的初始入渗速率和最终入渗速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49 +4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研究.[M].杨文治;邵明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0,
[2]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与持续发展.[M].吴钦孝;杨文治主编;.科学出版社.1998,
[3]
森林水文学.[M].[日]中野秀章 著;李云森 译.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4]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梯田的调查研究.[M].方正三等著;.科学出版社.1958,
[5]
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特征的研究
刘向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刘向东
吴钦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吴钦孝
赵鸿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赵鸿雁
[J].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森林水文生态与水土保持林效益研究专集) ,
1991,
(02)
: 71
-
78+109
←
1
→
共 5 条
[1]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研究.[M].杨文治;邵明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0,
[2]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与持续发展.[M].吴钦孝;杨文治主编;.科学出版社.1998,
[3]
森林水文学.[M].[日]中野秀章 著;李云森 译.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4]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梯田的调查研究.[M].方正三等著;.科学出版社.1958,
[5]
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特征的研究
刘向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刘向东
吴钦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吴钦孝
赵鸿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赵鸿雁
[J].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森林水文生态与水土保持林效益研究专集) ,
1991,
(02)
: 71
-
78+10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