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赣客家边区的兼业与地方社会——以龙川县长洲村、寻乌县高头村为个案

被引:2
作者
吕德文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兼业; 地方社会; 客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812.82 [];
学科分类号
020208 ; 0714 ;
摘要
本文尝试在对闽粤赣客家边区的两个村庄的个案研究基础上理解兼业与地方社会的关联,所希望回答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理解兼业在不同时期的状况及意义,尤其关注农户兼业的行为逻辑,二是关注兼业与地方社会的关系,尤其关注兼业的行为逻辑与地方社会特征的关系。兼业所内含的生存逻辑和致富逻辑的交错,已经对人们的生活状态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由此,兼业不仅仅在规定农户的经济行为方面具有意义,还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地方社会的特征。不过,致富逻辑下的兼业与历史以来的生存逻辑下的农业兼业状况具有传承性,兼业对于客家地域社会而言,在很长时间内起到的作用是维持村庄的内聚力,维持传统的儒家社会的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商业的逻辑实际上是融入了农耕社会的逻辑之中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贼”“民”之间.[M].黄志繁;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  
屯堡乡民社会.[M].孙兆霞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  
明代以来太湖南岸乡村的经济与社会变迁.[M].洪璞; 著.中华书局.2005,
[4]  
江村经济.[M].费孝通著;.商务印书馆.2001,
[5]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美)黄宗智著;.中华书局.1992,
[6]   非对称核算理论与农户属性 [J].
胡靖 .
开放时代, 2005, (06) :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