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苏卫事件”到《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出台的政策过程分析: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

被引:12
作者
李东泉 [1 ,2 ]
李婧 [3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
[2] 中国人民大学城乡发展规划与管理中心
[3] 中国房地产开发公司业务拓展部
关键词
政策网络; 公众参与; 阿苏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7 [地方法制]; D922.181 [公用事业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 ; 030103 ;
摘要
在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公民社会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关于大型公共基础设施被迫停建、迁建的邻避冲突不断发生,就是典型表现。但同样是垃圾焚烧厂扩建工程所引发的邻避冲突——北京的阿苏卫事件,社区居民与政府在解决过程中由对抗到对话,最后合作促成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体例》的出台。本文以此事件为例,通过媒体对该事件过程的报道以及对主要参与者的访谈,从政策网络的视角分析多元行动主体互动下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运用政策网络理论的核心观点,本文具体分析了"阿苏卫事件"中行动者、各行动者的行动策略以及各行动者的互动行为对政策改变产生的影响,进而说明网络结构的改变和网络中行动者行为策略的选择变动都将影响最终的政策结果,导致政策变迁。希望通过该案例的深入研究,能为当前政府处理类似公共事件和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科技创新政策网络分析:一个应用框架 [J].
郭磊 ;
蔡虹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 (04) :89-93
[2]   我国政策网络研究回顾 [J].
定明捷 .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 23 (03) :28-33
[3]   集体行动的可能与实现:公民有序参与的视角——基于北京、青岛城市公共政策制定的实证分析 [J].
魏娜 ;
张小进 .
教学与研究, 2010, (03) :12-18
[4]   政策网络:流派、类型与价值 [J].
任勇 .
行政论坛, 2007, (02) :41-45
[5]   理解公共政策:“政策网络”的途径 [J].
胡伟 ;
石凯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4) :17-24
[6]   政策网络的两种分析途径及其影响 [J].
任勇 .
公共管理学报, 2005, (03) :55-59+69
[7]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 托马斯, 2010
[8]  
The Performance of Policy Networks: The Relation between Network Structure and Network Performance[J] . Policy Studies Journal . 2008 (4)
[9]  
Policy Networks as Collective Action[J] . LarsCarlsson.Policy Studies Journal . 200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