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黔东南州局地暴雨与西太副高环流的关系

被引:31
作者
池再香 [1 ]
白慧 [2 ]
黄红 [3 ]
龚雪芹 [3 ]
牛俊玫 [4 ]
机构
[1] 贵州省六盘水市气象台
[2] 贵州省黔东南州气象台
[3] 贵州省气象局
[4] 山西省阳泉市气象局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 黔东南地区; 西南气流; 夏季; 局地暴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2 [中小尺度天气分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黔东南州1996—2005年夏季发生局地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各种物理量场的特征、地形等的综合分析,得出9次局地暴雨都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变化密切相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的SW气流均增强为急流,并输送大量水汽和不稳定能量,而且特别有利的地形的强化作用,造成黔东南暴雨的落区不同。根据暴雨的不同落区,将其归纳为四种类型,即西部型暴雨、南部型暴雨、中部型暴雨、东部型暴雨。但中、南部型暴雨还有中低层低涡切变线配合产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76 / 18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影响“05.06.25”长江流域暴雨的西南低涡特征 [J].
王晓芳 ;
廖移山 ;
闵爱荣 ;
崔春光 .
高原气象, 2007, (01) :197-205
[2]   甘肃中部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J].
付双喜 ;
王致君 ;
张杰 ;
陈乾 .
高原气象, 2006, (05) :932-941
[3]   江南丘陵和云贵高原地形对一次西南涡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 [J].
陈贵川 ;
沈桐立 ;
何迪 .
高原气象, 2006, (02) :277-284
[4]   黔东南州6月洪涝灾害气候特征分析 [J].
田楠 ;
池再香 .
贵州气象, 2005, (02) :20-23
[5]   2003年淮河流域洪涝暴雨的气象水文特征分析 [J].
毕宝贵 ;
矫梅燕 ;
李泽椿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4, (05) :577-586
[6]   2000年7月西南涡暴雨过程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J].
姜勇强 ;
张维桓 ;
周祖刚 ;
张志华 .
高原气象, 2004, (01) :55-61
[7]   1998年夏季西南低涡活动与长江上游暴雨 [J].
陈忠明 ;
徐茂良 ;
闵文彬 ;
缪强 .
高原气象, 2003, (02) :162-167
[8]   “98.7”突发性特大暴雨中尺度切变线低涡发展的涡源诊断 [J].
冯伍虎 ;
程麟生 .
高原气象, 2002, (05) :447-456
[9]   一次西南低涡发生发展的中尺度诊断 [J].
邹波 ;
陈忠明 .
高原气象, 2000, (02) :141-149
[10]   连续冰雹天气的物理量场特征分析 [J].
杨晓霞 ;
张爱华 ;
贺业坤 .
气象, 2000, (04) :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