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酸雨污染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2
作者
刘文华
刘芬
娄涛
机构
[1] 湘潭工学院化工系
[2] 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湖南湘潭
[3] 湖南湘潭
[4] 湖南株洲
关键词
降水pH值; 酸雨污染特征; 防治措施;
D O I
10.19758/j.cnki.issn1673-288x.2002.01.006
中图分类号
X517 [酸雨];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通过对华中酸雨区中部的株洲市 1 991年以来降水酸度及化学组成的分析表明 :株洲酸雨属硫酸型 ,SO2 - 4和NH+4 :是调节降水酸度的重要离子 ,局地污染源是导致降水酸化的主要因素 ,但也存在酸雨前体物的中长距离传输效应 ,控制和削减本地和周边地区SO2 排放总量是遏制株洲酸雨蔓延的基本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我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历程及进展 [J].
田贺忠 ;
陆永祺 ;
郝吉明 ;
王书肖 ;
薛志刚 .
中国电力, 2001, (03) :52-57
[2]   酸雨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J].
张士功 ;
张华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1, (01) :44-47
[3]   湖南酸雨污染特征 [J].
吴甫成 ;
吴君维 ;
王晓燕 ;
邹君 .
环境科学学报, 2000, (06) :807-809
[4]   关于我国酸雨的污染物输送问题 [J].
蒋大和 .
中国环境科学, 1996, (04) :246-253
[5]   重庆的酸雨问题及其对策 [J].
周百兴,徐渝 .
重庆环境科学, 1996, (02) :1-4
[6]   珠江三角洲降水化学成分的区域特征研究 [J].
杨永泰,苏伍根,毛文锋 .
重庆环境科学, 1996, (02) :5-9
[7]   我国酸性降水来源探讨 [J].
王玮,王文兴,全浩 .
中国环境科学, 1995, (02) :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