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系统性获得抗病性的产生机理和途径

被引:55
作者
蔡新忠
郑重
机构
[1] 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
[2] 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 杭州
[3] 杭州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系统性获得抗病性(SAR); SAR基因; 信号放大和强化; 系统性信号分子; 信号传导途径;
D O I
10.13802/j.cnki.zwbhxb.1999.01.017
中图分类号
S432.2 [植物免疫学];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摘要
坏死型病原物侵染或某些生化制剂诱导处理后,植株未受侵染或处理部位产生对随后病原物侵染的抗性,称为植物系统性获得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SAR具有抗性表现系统、持久、抗病对象广谱三大特点。坏死型病原物侵染或某些生化制剂处理后,植株受处理部位迅速产生系统性信号,经韧皮部传导到未侵染或处理部位,诱发SAR基因表达。水杨酸是诱发SAR的系统性信号之一。此外,上部非处理部位处于敏化状态(conditioning或sensitizing),能更迅速有效地产生针对挑战接种病原物的防卫反应。敏化状态产生依赖于SA对防卫反应信号放大和强化(signal potentiation)机制。SAR信号传导途径错综复杂,通过诱变筛选获取了一系列SAR突变体,已克隆数个编码SAR信号传导途径成分的基因,并分析了其产物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The PR-1a promoter contains a number of elements that bind GT-1-like nuclear factors with different affinity [J].
Buchel, AS ;
Molenkamp, R ;
Bol, JF ;
Linthorst, HJM .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1996, 30 (03) :493-504
[2]   THE SALICYLIC-ACID SIGNAL IN PLANTS [J].
KLESSIG, DF ;
MALAMY, J .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1994, 26 (05) :1439-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