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中国传统的“他者”意识——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的分析
被引:20
作者
:
黄玉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
黄玉顺
机构
:
[1]
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
来源
:
中国哲学史
|
2003年
/ 02期
关键词
:
他;
你;
我;
他者意识;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H102 [汉语的规范化、标准化、推广普通话];
学科分类号
:
0501 ;
050103 ;
摘要
:
正如在西方一样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也存在着一种强烈的“他者”意识。根据这种意识 ,他人乃是一种异己的、陌生的、危险的在者。这是“你—我”这种本真的、健康的存在状态的异化。这种他者意识首先是与关于自我所属族类的意识联系在一起的 ,因而个人的自我意识是与其族类意识密切相关的 :异族的存在规定着本族的存在 ,进而族类的存在规定着自我的存在。于是 ,本真的自我也就不复存在了。这种他者意识渗透于汉语全套人称代词“他”、“你”、“我”中 :如果说“他”是“缺席的他者” ,“你”是“在场的他者” ,他们对“我”来说都是“外在的他者” ,那么“我”就只是一种“内在的他者”。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易经古歌考释.[M].黄玉顺著;.巴蜀书社.1995,
[2]
汉字古音手册.[M].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
1
→
共 2 条
[1]
易经古歌考释.[M].黄玉顺著;.巴蜀书社.1995,
[2]
汉字古音手册.[M].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