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温宿凸起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28
作者
吕修祥 [1 ]
金之钧 [2 ]
周新源 [1 ]
杨明慧 [1 ]
马玉杰 [1 ]
张存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2]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乌什凹陷; 温宿凸起; 油气勘探; 油气成藏条件; 油气聚集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8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性剖面与地震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温宿凸起的油气前景进行了研究。野外调查结果证实,乌什凹陷发育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3套烃源岩及多套储盖组合。烃源岩热演化史及地面油苗显示证实本区有油气运移聚集的条件和历史。地震资料显示喜马拉雅晚期运动导致与逆冲断层伴生的挤压构造十分发育,以挤压背斜为主体的构造构成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温宿凸起在地质历史时期曾与塔北隆起连为一体,是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古凸起,古近纪卡拉玉尔滚大型走滑断层将其与塔北隆起分开。温宿凸起被乌什和阿瓦提两个已证实被具有生烃能力的生烃凹陷所挟持,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同时存在碳酸盐岩和砂岩两类多个勘探目的层。乌什凹陷温宿凸起无疑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具有良好前景的战略接替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1+25 +2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塔里木盆地库车油气系统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作用 [J].
周兴熙 .
古地理学报, 2002, (01) :75-82
[2]   塔里木库车含油气系统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J].
田作基 ;
张光亚 ;
邹华耀 ;
李启明 ;
皮学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5) :12-16+15
[3]   塔里木盆地库车油气系统富气的主控因素分析 [J].
卢双舫 ;
赵孟军 ;
付广 ;
王朋岩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1, (03) :10-13+116
[4]   库车油气系统成藏作用与成藏模式 [J].
周兴熙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2) :8-10+107
[5]   从塔里木盆地看中国海相生油问题 [J].
梁狄刚 ;
张水昌 ;
张宝民 ;
王飞宇 .
地学前缘, 2000, (04) :534-547
[6]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附视频 [J].
刘志宏 ;
卢华复 ;
李西建 ;
贾承造 ;
雷刚林 ;
陈楚铭 ;
王国强 ;
范湘涛 .
地质科学, 2000, (04) :482-492
[7]   塔里木库车新生代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 [J].
田作基 ;
宋建国 .
石油学报, 1999, (04) :15-21+3
[8]   中国陆相含油气系统的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 [J].
窦立荣,李伟,方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01) :1-6+101
[9]   成油系统概念在中国的提出及其应用 [J].
胡朝元,廖曦 .
石油学报, 1996, (01)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