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6例

被引:8
作者
翁景文
刘红
李克华
刘靖媛
李云娟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婴儿,新生; 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 肺表面活性物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22.12 [新生儿窒息];
学科分类号
100202 ;
摘要
目的 了解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特点,指导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方法 对新生儿ARDS 3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导致新生儿ARDS的基础疾病以新生儿休克和围生期缺氧为主。均需呼吸支持治疗,8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补充,疗效肯定。随访24例中20例生长发育正常,1例生长发育落后,3例死亡。结论 新生儿休克是引起新生儿ARDS的主要因素,其次为围生期缺氧因素。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良好。
引用
收藏
页码:834 / 83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机械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病中的地位 [J].
邱海波 .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3, (02) :87-89
[2]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现状 [J].
罗富荣 .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1, (10) :415-417+443
[3]  
儿科急诊医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赵祥文主编, 2001
[4]  
实用儿科放射诊断学[M]. 北京出版社 , 徐赛英主编, 1999
[5]  
实用新生儿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金汉珍等主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