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造山带地壳泊松比结构与超高压变质带——来自宽角反射与近垂直反射剖面的启示

被引:9
作者
李英康
董树文
张中杰
高锐
卢德源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综合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燕郊,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弹性特征; 层块结构; 超高压变质带产状; 主缝合带;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2.01.004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综合宽角反射、近垂直反射的探测结果和有关地质资料,对大别造山带地壳结构和超高压变质带研究显示:大别造山带地壳具有层块结构特征。沿安义—庄墓剖面,上地壳有7个弹性块体,中地壳有5个,下地壳有4个。扬子与华北地块的主缝合带是超高压变质带,扬子地块与大别造山带的现今分界线是与郯庐断裂相交的太湖—马庙断裂,磨子潭—晓天断裂是大别造山带的北界,北淮阳构造带呈楔状向下插入,它与华北地块的分界是肥中断裂。郯庐断裂在中、上地壳近于直立,下地壳向西倾斜。超高压变质带的厚度为5~7km,产状向北插入到北大别块体之下,折返过程是构造就位,不是大别山的均匀抬升,折返的主运动面是水吼—五河高温剪切带。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3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