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N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的过程优化

被引:4
作者
赵忠明 [1 ]
刘永良 [1 ]
李祎 [2 ]
董伟 [1 ]
施天威 [1 ]
机构
[1]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2] 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导水裂隙带高度; 预测; 水体下采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3 [人工神经网络与计算]; TD745 [矿山水灾的预防和处理];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81903 ;
摘要
分析了影响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因素,并将其分为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构建了导水裂隙带高度影响因素体系。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并选取煤层厚度、顶板岩性、煤层倾角、覆岩硬度、工作面斜长、推进速度、岩体碎胀性作为主要因素用于导水裂隙带高度的预测,为了简化预测模型,加快计算速度,在确定的采矿地质条件下可忽略次要因素。预测结果表明,简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满足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的准确度需要,该预测方法可为水体下采煤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49+53 +5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煤矿开采损害与保护.[M].郭文兵; 柴华彬; 著.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2]   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预计研究 [J].
王金喜 ;
李彦恒 ;
孙利辉 .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3, (05) :5-7+11
[3]   综采导水裂隙带多因素影响指标研究与高度预计 [J].
胡小娟 ;
李文平 ;
曹丁涛 ;
刘满才 .
煤炭学报, 2012, 37 (04) :613-620
[4]   松软围岩深立井施工涌水原因分析及治理实践 [J].
李唐山 ;
王文献 .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1, (06) :67-68+71
[5]   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的数值模拟 [J].
武雄 ;
汪小刚 ;
段庆伟 ;
于青春 ;
杨健 ;
孙燕冬 .
煤炭学报, 2008, (06) :609-612
[6]   煤层开采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研究 [J].
马亚杰 ;
武强 ;
章之燕 ;
洪益清 ;
郭立稳 ;
田洪胜 ;
张丽阁 .
煤炭科学技术, 2008, (05) :59-62
[7]   我国大采高综采技术与装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J].
王金华 .
煤炭科学技术, 2006, (01) :4-7
[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综放导水断裂带高度预计 [J].
陈佩佩 ;
刘鸿泉 ;
朱在兴 ;
闫艳 .
煤炭学报, 2005, (04) :438-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