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据能力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被引:15
作者
陈卫东
付磊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
关键词
证据能力; 可采性; 证据禁止; 非法证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3 [];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证据能力是证据制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主要关注的是证据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准入问题。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在证据资格问题上都注重防止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证据材料进入到诉讼过程中,以避免法官因此形成不恰当的心证。不同的是,大陆法系国家要求法官在严格证明程序的规制下行使自由裁量权,立法上对证据能力问题较少具有普适性的规定;而英美法系国家则设立专门的程序来解决证据的可采性.并根据大量的证据规则来约束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我国现行的证据能力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在构建我国能力制度的时候.可以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一方面建立相应的证据能力规则,另一方面完善相关的程序,使证据能力制度真正发挥其制度功能,保障法官在审判过程免受不当因素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韩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及发展趋向 [J].
陈学权 .
人民检察, 2007, (05) :56-59
[2]   春风五十载 沐浴无数人——在《人民司法》创刊五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致辞附视频 [J].
李少平 ;
陈卫东 ;
王少南 ;
褚红军 .
人民司法, 2007, (01) :13-15
[3]   论刑事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J].
陈卫东 .
中外法学, 2004, (04) :411-440
[4]  
刑事诉讼法.[M].林钰雄;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  
模范刑事诉讼法典.[M].陈卫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  
德国刑事诉讼程序.[M].(德)托马斯·魏根特(ThomasWeigend)著;岳礼玲;温小洁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7]  
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M].郭志媛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8]  
刑事诉讼法.[M].(德)克劳思·罗科信(ClausRoxin)著;吴丽琪译;.法律出版社.2003,
[9]  
美国刑事法院诉讼程序.[M].(美)爱伦·豪切斯泰勒·斯黛丽(EllenHochstedlerSteury);(美)南希·弗兰克(NancyFrank)著;陈卫东;徐美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M].甄贞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