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痹证的发病机制与治则治法

被引:10
作者
朱旭阳
机构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痹证; 气血; 发病机制; 治则治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5.6 [痿证、痹证];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痹,即痹阻不通。痹证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和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临床主要表现的病症。痹证的分类,按病因可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风湿热痹等。从病理特点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包括西医学的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该病以病程长,迁延难愈,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了解痹证的发病机制和治则治法,对临床遣方用药和提高疗效,具有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65 / 866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浅谈痹症中医治疗的三原则 [J].
迟冬清 .
中国医学创新, 2008, 5 (31) :122-122
[2]   浅谈痹症的辨治体会 [J].
袁秋萍 .
新中医, 1996, (05) :57-58
[3]  
中医内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田德禄主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