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内涵、成效及动因

被引:8
作者
王丽丽 [1 ]
赵勇 [2 ]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
[2]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再工业化; 制造业; 金融服务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71.2 [];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振兴美国制造业的再工业化措施。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就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内涵、成效和前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制造业部门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我们认为,美国再工业化的实质并不是强调美国制造业绝对竞争力的提高,而是追求制造业部门相对产出地位的上升。然而,在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制造业部门国民经济地位的提升将面临着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现实困难,因此,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并不具备长期实施的经济基础。尽管如此,如果从相对收益的角度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动因进行考察,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仍然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4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美国“再工业化”进展及对中国的影响 [J].
盛垒 ;
洪娜 .
世界经济研究, 2014, (07) :80-86+89
[2]   美国经济再平衡中的制造业复兴战略 [J].
戴金平 ;
谭书诗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1) :1-10
[3]   金融发展、金融一体化与货币国际化模式 [J].
雷达 ;
赵勇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2, 26 (03) :65-74
[4]   大国兴起与国际经济摩擦——兼论中美贸易摩擦 [J].
王亚飞 .
当代财经, 2009, (03) :103-107
[5]  
Trade and Capital Flows: A Financial Frictions Perspective[J] . Pol Antràs,Ricardo J. Caballero.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2009 (4)
[6]  
Agency Costs, Net Worth, and Business Fluctuations[J] . Ben Bernanke,Mark Gertler.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8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