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地层温度和压力的页岩吸附气含量计算新模型

被引:73
作者
李武广 [1 ]
杨胜来 [1 ]
徐晶 [2 ]
董谦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新疆油田陆梁油田作业区
[3]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页岩储层; 温度; 吸附气含量; 新模型; Langmuir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 [燃料矿床];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页岩气在页岩储层中的赋存方式主要以吸附和游离为主,页岩吸附气含量是页岩气资源评价和目标区优选的关键性参数,也是评价页岩是否具有开采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通过室内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实验,获得页岩等温吸附特征曲线及Langmuir体积和Langmuir压力值,分析温度对页岩吸附气含量的影响程度,利用Langmuir模型计算地层压力条件下的吸附气含量。根据温度、压力、TOC值、RO值与吸附气含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考虑地层温度、压力、有机碳含量和成熟度4个因素的页岩吸附气含量计算新模型。新模型可计算任意埋藏深度下的页岩吸附气含量,埋藏深度越大,页岩吸附气含量越小。最后应用某一页岩气藏基础资料进行实例分析,建立得到的温度、压力、TOC值、RO值与页岩吸附气含量的复相关系数可达0.9以上。通过新模型计算未知页岩吸附气含量的页岩,计算结果准确可靠,能正确评价页岩气资源量,可以作为一种计算页岩吸附气含量的新方法。同时采用新的页岩吸附气含量计算模型,弥补了目前普遍采用没有考虑地层温度的等温吸附实验方法所获取吸附气含量的不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791 / 79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页岩的储层特征以及等温吸附特征 [J].
熊伟 ;
郭为 ;
刘洪林 ;
高树生 ;
胡志明 ;
杨发荣 .
天然气工业, 2012, 32 (01) :113-116+130
[2]   页岩气赋存形式和初始原地气量(OGIP)预测技术 [J].
王飞宇 ;
贺志勇 ;
孟晓辉 ;
包林燕 ;
张慧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 (03) :501-510
[3]   黔南坳陷下寒武统页岩气成藏条件与有利区带评价 [J].
王鹏万 ;
陈子炓 ;
贺训云 ;
李娴静 ;
马立桥 ;
徐政语 ;
董庸 ;
黄羚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 (03) :518-524
[4]   泥页岩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勘探和开发的影响 [J].
龙鹏宇 ;
张金川 ;
唐玄 ;
聂海宽 ;
刘珠江 ;
韩双彪 ;
朱亮亮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 (03) :525-532
[5]   页岩气开发目标区优选体系与评价方法 [J].
李武广 ;
杨胜来 .
天然气工业, 2011, 31 (04) :59-62+127
[6]   页岩气开发技术与策略综述 [J].
李武广 ;
杨胜来 ;
殷丹丹 ;
娄毅 ;
郭瑾 ;
孟虎 .
天然气与石油, 2011, 29 (01) :34-37+7
[7]   吐哈盆地页岩气有利勘探方向 [J].
孙玉凯 ;
李新宁 ;
何仁忠 ;
王瑞英 ;
孙美丽 ;
于法政 .
新疆石油地质, 2011, 32 (01) :4-6
[8]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J].
邹才能 ;
董大忠 ;
王社教 ;
李建忠 ;
李新景 ;
王玉满 ;
李登华 ;
程克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6) :641-653
[9]   中国页岩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J].
陈尚斌 ;
朱炎铭 ;
王红岩 ;
刘洪林 ;
魏伟 ;
罗跃 ;
李伍 ;
方俊华 .
石油学报, 2010, 31 (04) :689-694
[10]   页岩气成藏控制因素及中国南方页岩气发育有利区预测 [J].
聂海宽 ;
唐玄 ;
边瑞康 .
石油学报, 2009, 30 (04) :484-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