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洞储层地震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27
作者
魏建新
狄帮让
王立华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信学院,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孔洞模型; 填充物; 地震物理模拟; 绕射; 串珠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 [地震勘探];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对孔洞型地层进行地震响应特征研究时,会遇到孔洞模型的尺度和洞内填充物较难满足模拟条件等问题,通过在实验室合理调整孔洞与模型的比例关系,分析确定合适的填充材料和制作工艺,制作了4种孔洞形态的物理模型,针对每一种形态的洞设计了5种尺寸,并分别进行了二维观测。在二维叠加剖面上,洞的三维形态各不相同,绕射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水平棍形洞的绕射能量远强于其它形态的洞,形态和尺度相近的球形和柱形洞的绕射能量相近,当洞的垂向尺度小于1/2围岩波长时,绕射能量随洞的横向尺度增大而增强。偏移剖面上的串珠状特征主要由洞底绕射引起,当水平洞的长度增加时,串珠状特征更加明显,因此可以利用这些特征对孔洞形态进行识别。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60+18 +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碳酸盐岩特殊孔洞型构造地震响应特征分析 [J].
吴俊峰 ;
姚姚 ;
撒利明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02) :180-185+244+122
[2]   单孔洞缝模型超声波实验测试与分析 [J].
李琼 ;
贺振华 ;
黄德济 ;
曹均 .
石油物探, 2007, (01) :100-104+16
[3]  
溶洞地震波“串珠状”形成机理及识别方法[J]. 胡中平.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2006(04)
[4]  
溶洞地震波“串珠状”形成机理及识别方法[J]. 胡中平.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2006 (04)
[5]   塔河油田孔洞模型的波动方程正演模拟 [J].
闵小刚 ;
顾汉明 ;
朱定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6, (03) :187-191+4
[6]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缝洞系统的物理模拟研究 [J].
李剑峰 ;
赵群 ;
郝守玲 ;
李智宏 ;
不详 .
石油物探 , 2005, (05) :428-432+15
[7]   菲涅耳带与洞缝型油气藏地震波场 [J].
姚姚 .
石油物探 , 2005, (05) :491-494+17
[8]   碳酸盐岩喀斯特溶洞和裂缝系统的地震模拟与预测 [J].
贺振华 ;
杜正聪 ;
文晓涛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3) :399-402
[9]   孔洞储层地震波特征响应的物理模型实验研究 [J].
曹均 ;
贺振华 ;
黄德济 ;
李琼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6) :576-582
[10]   随机介质模型正演模拟及其地震波场分析 [J].
姚姚 ;
奚先 .
石油物探, 2002, (01) :31-36